政策的日益完善、技術更新換代、行業標準更加細化,土壤修復行業壁壘也越筑越高,未來企業數量增速將放緩,先期進入土壤修復行業的具備較強競爭力, 隨著大氣污染物沉降、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、工業固廢和城市垃圾堆放、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,土壤作為大部分污染物的終載體,污染問題日趨嚴重。土壤污染影響人居環境,也會導致農作物污染、減產、品質下降,不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,而且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,危害人類健康。
綜上,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環保領域,土壤修復產業近年來迅速興起,成為繼污水處理、大氣治理、固廢處理之后環保市場上又一重要細分板塊。隨著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出臺,行業制度體系逐步完善,治理模式漸漸清晰,土壤修復訂單快速增長,市場空間加速釋放,利好土壤修復及監測細分領域,行業拐點漸顯。
而對于受到污染的土壤修復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再加上成本較高、難度又大。與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相比,土壤污染更具隱蔽性、滯后性和難可逆性。而土壤一旦被污染,必須通過儀器設備采樣檢測才能確定且土壤污染一般要經過10年或者20年之后才能顯現出來。土壤修復通常包括土壤調查、監測、評估、工程設計、工程施工等,產業鏈長,專業性強。由于土壤修復方面缺乏具體標準、準入細則,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,土壤修復行業野蠻生長。